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星岛热评】输入外劳转入直路,严把关保本地工人权益|新资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香港各行各业在复常后均面对人手短缺问题,港府终肯出招,宣布两项输入外劳计划,以纾缓人手荒。建造业和运输业输入外劳是意料之内,但26种低技术工程也可以申请输入外劳却是意料之外,让劳工团体担心中门大开,饭碗不保,故当局在审批时须把好关,并应设定较高门槛和做好配套,既可保障本地工人利益,亦使执行时顺畅运作。

有条件输入门槛要求应提高

港府参考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方式,毋须劳顾会审批,为建造业、航空业、小巴及客车业分别输入12,000、6,300及1,700名外劳,而雇主须为输入外劳每人每月缴付400元“雇员再培训征费”,下月起接受申请。当局同时透过优化现有“补充劳工计划”,暂停执行该计划下26个非技术、低技术工种不得输入外劳的规定两年,令到售货员、侍应生、收银员、理发师等职位将在第3季起可申请输入外劳。

商界当然欢迎新开放政策,因香港在复常后面对人口老化、移民潮冲击下出现人手短缺问题,劳动人口由2018年368万大减至去年346万,以致航空及跨境客运力只及疫前一半,再加上一些行业结构性问题,青年不愿入行,未来几年又有多项大型基建工程上马,若人手荒持续逼使业界要提高工资来抢人才,最终只会削弱竞争力。现在当局分两阶段先输入最逼切行业人手,再输入不同行业低技术外劳,以解燃眉之急,保住竞争力。

不过,劳工团体对政府绕过劳顾会,直接输入外劳,并且准备下一步输入26个低技术工种感到忧虑,担心雇主会设法大规模输入外劳,来压低本地工人工资。整体而言,当局把输入低技术外劳大门敞开,究竟是不想就个别工种缺人逐一松绑感到麻烦而简单地一并处理?还是这些工种人手短缺已到了很严重阶段?故当局须加强解说,哪些行业有实际需要,并在审批时严格把关,不容雇主钻空子,应考虑设有时限,定期检讨实际需要,避免让打工仔产生饭碗不保的感觉。

当前输入建造和运输业外劳已如箭在弦,政府须着手处理好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首先须解决外劳住宿问题,避免挤占紧张的房屋资源,推高楼价或租金。对建造业雇主来说问题不大,按工地位置作出弹性安排,就近机场或边境口岸,可采即日深港往返通勤,若地盘偏远,则安排入住工地或中央宿舍。对跨境巴士公司而言也较易处理,安排内地司机每天最后一程车回内地,顺道回家休息,翌日驾车来港开工,但对小巴来说,须尽量安排好更表,避免外劳驾驶晨早更,否则便要提供宿舍,自然会增加营运成本。若做得好,可为下阶段引入其他行业外劳起示范作用。

至于输入小巴司机,当局所订门槛非常低,持有1年非本地驾照便可申请,也未提是否设有年龄限制。即使港府规定输入内地司机须在港接受职前训练,驾驶考试及格和熟习路线后才能执勤,问题是若司机年纪太轻,担心其爱开快车,若驾驶年资浅,又不熟悉香港街道和路面交通情况,一旦在马路上遇上突发事故,未必有能力应付,对乘客及行人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港府须密切监察营办商对内地司机所提供的职前训练是否充足,甚或既然现时有条件输入外劳,应考虑提高门槛,规定要有3年以上驾驶经验,让乘客更安心。

加强培训改善环境吸引新血

长远而言须培训本地劳工,关键是政府是否能推出新政策,吸引青年加入运输及建造业、一些涉及体力劳动或厌恶性行业,以应对长远发展,而职业再培训局所提供的课程是否够实用,帮助学员学习新技能,在转行后有更大发展。

输入外劳势在必行,商界和劳工组织均需实事求是,不应将此当成恒常化措施,应加强本地培训工作,并寻求产业升级方法,利用科技提升生产效率,并改善工作环境,才能解决青黄不接问题。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