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热哭警告!多地高温破极值,是入伏了吗?何时结束? 全球热推荐

6月中旬以来,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纪录。

在前两日的短暂“退烧”后,6月27日起至7月初,华北地区将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北京、天津等地气温依旧会突破40℃,高温强度具有一定极端性。


(相关资料图)

关于本次高温公众关心的几个问题,包括什么时候入伏、高温何时结束、高温为何难熄等问题,相关专家们进行了解答。

北方高温自6月20日发展以来,气温迅速攀高。据中国天气网统计,这轮高温天气中,37℃以上的高温影响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40℃以上的影响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天津大港、北京汤河口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1.8℃。

图源:中国天气网

27日开始,又有高压脊东移而来,北方高温将再度增多增强。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27日-30日,北京、天津、河北南部还会出现40℃以上的超高温天气,局地气温还有可能破极值。京津冀地区整个6月高温日数有望突破同期纪录(此前纪录为1972年6月的12.1天)。

到7月初,这新一轮高温范围还将扩展至河南、山东中西部、山西北部和汾河谷地以及陕西关中等地区。

大城市中热得最明显的当数石家庄。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北方大城市高温打卡日历显示,未来一周,石家庄将实现高温“全勤”。今年6月1日至25日,石家庄高温日数已达15天,如果高温连续打卡至月底,石家庄今年6月高温日数将达到20天,或打破当地6月高温日数纪录。

北京和天津未来一周的高温天气虽会被降雨中断,但40℃的酷热将“重出江湖”。天津明天最高气温或再次升至40℃,北京7月第一天或以40℃“火热”开场。

此外,郑州未来一周高温仍有6天在线,济南、西安的高温也将达到3至4天,体感在热和特别热之间反复横跳。

2023年6月23日,北京,马家堡街道。高温预警天气下,市民“全副武装”出行。

中央气象台介绍,此次北方高温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从常年来看,华北一带每年6月至7月初,雨季到来前的这段时间最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主要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而刚刚结束的这轮高温天气过程更是满足了几乎所有导致气温快速上涨的有利条件:

①21日起华北地区就受较强暖气团控制,且影响时间长;

②在高压脊的强势控制下,华北地区天空晴朗少云,辐射增温更加有力;

③进入夏至节气后,长时间的日照也有利于高温出现并维持。

今年夏天,全球范围内异常天气增多。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6月8日发布警报,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预计持续到冬季。厄尔尼诺是一种气候现象,一般持续9—12个月。一旦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会出现持续、大范围异常偏暖。

我国本轮高温天气是否与厄尔尼诺有关?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周兵表示,今年的气候,从我国和全球来看都非常异常,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今年全球肯定比2022年热。去年南方高温热浪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长时间控制,今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会偏南,今年我国出现高温,最有可能是在华南一带。北方高温跟西风带过程性的高压控制有关,北方不会出现长时间高温天气,但由于厄尔尼诺影响,总体看温度以偏高为主。

并没有,还有半个月呢!

天文科普专家明确表示,现在距离入伏还有一段时日。7月11日才开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不过,天气是否酷热难当,并不会因为庚日来得迟或早而受到影响。修立鹏表示,像数伏、数九这样的传统,是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天气变化,指导生活与生产,现如今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误差”也早就超过三伏的计算规则了。

夏至才刚刚过去,不少人担忧:七八月份会不会更热?

对于今年夏季后期天气趋势,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表示,中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湿热型高温。“就最高气温而言,前一时段气温最高值通常高于后一时段。但也需要说明的是,人体体感温度不仅和气温有关,还受到湿度影响,往往这种湿热型高温会加重人体体感温度。”

高辉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快速增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夏季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气温偏高,与之相伴随的是高温日数也会增多,所以今年夏天北方比常年更热具有较大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测站打破历史极值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图源:中国天气网

对此,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柳艳香提示,高温天气有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情况,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汗出,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促发风险也随之增大。公众在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如果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但也需要警惕过度防晒,比如包裹得太严实而引发中暑。户外工作者应该尽量要避开中午太阳直射的最热时段工作。

此外,高温天气里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饮食方面,要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多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对于一些体质虚弱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孕妇以及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热环境中,尽量减少运动,注意休息。

开车的车主要注意,汽车停在户外车内温度过高对人体影响也非常大,要注意开车前打开车门通风,车内不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打火机等。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