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沈阳早高峰出租车司机最不爱去的地方,“三好街”必然榜上有名。
(资料图片)
三好街,还能再“重生”一下吗?
曾经某一个清早,小编从奥体中心附近尝试用滴滴、花小猪等不同平台叫车去三好街,然而附近车辆多数几乎都是在接单后一秒取消订单。而路边随手打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说明目的地是三好街后,司机师傅便开始支支吾吾,脸上也立马换上了愁容。“三好街啊......”言外之意,识趣儿的,最好自己下车,别耽误了自己,也别耽误了大哥。
就这样,哪怕从奥体中心附近到三好街文体路只要5、6公里,在早高峰期间也仿佛隔了十万八千里。最佳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早点出门,乘坐公共交通。
曾有位司机师傅吐槽为什么大家早上都不愿意来三好街,概括来说就是,车多、道窄。
衔接三好街的三好桥可谓是长白百姓进出长白的一大必经之路。如今长白岛内外有多少居民早上都是排着队“过河”的。而下了三好桥,就是三好街,加上半路从二环上下来“加塞”的车,堵得则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
能不能升级一下三好街呢?
司机师傅摇了摇头,“马路两边都是楼,还能往哪儿拓宽?”
既然没有办法阔路,那多等等红绿灯,总可以吧?
好像也不太行。与三好街交汇的几条路,如文体路、文萃路、文化路……哪一条在早高峰时段里都不是白给的。仅是等待车辆转弯的红绿灯变化,就要许久。再加上哪怕变了灯,前边车还堵着,当真是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唯一的自我安慰就是,车没停,车在动,计价器也在动。
道路千万条,偏爱这一条
不得不说,这是沈阳传统城区里的一大“痛点”:百姓日益升级的交通出行和传统街路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也不只存在于早高峰的三好街,像是兴工街、长江街等,不下雨还好,一旦遇上雨天的早晚高峰,不花费平时一倍以上的时间,算是运气好。
然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如今这类“矛盾”已经开始由传统城区向外扩展了。
前不久,有位朋友提出,想把自己在铁西快到四环边儿的房子卖掉去奥体附近买房,遭到了另一个朋友的规劝。理由是早晚高峰通勤进出奥体板块没有一个小时下不来。想在早晚高峰跨过浑河,要么绕路,要么堵在路上。
虽然说堵车时间上略显夸张了一些,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沈阳人对于长白、奥体等板块的印象已经不再是偏和远,取而代之的是人多、车多。从某个角度来说,路上堵车也成为了板块壮大成熟的一项标志。
并且不只是需要来往过河的南部地区,伴随近两年沈北、北于洪等片区住宅项目的陆续交付,板块居住人口增加,车辆常来常往,日渐升级的早晚高峰堵车状况也已经可以预见。
可以说,城市影响力扩大,新区人口增长,百姓生活水平提升,马路上私家车增多,一派热闹的场景确实让人喜闻乐见,但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如道路拥堵等,也仿佛是每个区域向前推进升级的必经之路。而究竟要如何拆解这些“矛盾”问题,也同样给城市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多思考。
关键词: